close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一種名為梭狀芽孢桿菌的腸道微生物通過代謝黃酮類化合物,能夠幫助小鼠抵御重流感。研究人員在4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黃酮類化合物在人們日常消費的紅茶、紅酒和藍莓等食物中天然存在,多吃這些食物有助抗流感。
流感對老年人、嬰幼兒、孕婦以及哮喘等慢性病患者危害極大。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2004年以來,美國每年平均有113名兒童死於流感。以前有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能有助對抗流感。在新研究中,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希望能找到腸道微生物對抗流感的作用機制。
研究人員對人體腸道微生物進行篩查後發現,梭狀芽孢桿菌會代謝黃酮類化合物,產生一種能增強干擾素信號的代謝物――脫氨基酪氨酸(DAT)。他們給小鼠服用了DAT,然後用流感病毒感染它們,結果發現這些小鼠的肺損傷比不接受DAT治療的小鼠少得多,但其病毒感染水平與沒有接受治療的小鼠基本相同。這意味著,DAT並沒有阻止病毒感染,但抑制了病毒對肺組織的損害。
黃酮類化合物一直被認為具有幫助免疫系統抵御感染的作用,而新研究表明,這種化合物可能需要與腸道微生物一起工作,才能保護人免受流感和其他病毒傷害。研究人員指出,黃酮類化合物在日常飲食中很常見,紅茶、紅酒和藍莓等食物中就富含這類化合物,因此,在流感季節開始前多吃一些這樣的食物很有好處。(記者劉海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