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28日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有15343家,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近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已成全世界醫療器械的主要生產國和主要消費國之一。
- Dec 18 Mon 2017 03:20
藍皮書:中國已成醫療器械主要生產國、消費國之一
- Dec 18 Mon 2017 03:11
今年大義診重點是深度貧困地區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共同印發《2017年“服務百姓健康行動”全國大型義診活動周實施方案》,重點對國家和地方深度貧困地區進行義診,推進健康扶貧。據悉,義診時間為9月9日~15日。
- Dec 18 Mon 2017 03:01
器官捐獻移植“中國模式”獲贊譽
據新華社電 (記者王賓、檀易曉)記者5日從2017年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近30萬,完成器官捐獻案例已累計超1.2萬例。2017年前7個月,我國完成捐獻2866例,同比增長33%,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器官移植技術和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規范、公平、高效的體系受到國際贊譽。
- Dec 18 Mon 2017 02:53
高樹庚:現在的腫瘤治療需要依靠多學科聯合
人民網北京4月17日電 (曾璇)4月13日,2017年腫瘤防治宣傳周活動在京正式啟動,人民網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以“我能 我們能 抗擊癌症”為主題,邀請到了多位知名的腫瘤專家,一起探討科學認識防癌知識、樹立健康生活方式等話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主任高樹庚表示,現在的腫瘤治療需要依靠多學科聯合。
- Dec 18 Mon 2017 02:43
吃飯時心率會加快
吃飯速度對心率會產生影響,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人在吃飯的時候,心髒的工作狀態會發生變化。例如:吃飯時,心跳加快8%~10%,心髒射出的血量會增加,舒張壓(低壓)會降低,持續30分鍾~120分鍾。這一變化似乎是人類獨有的。迄今為止,吃飯引起上述變化的原因尚不明確,過去認為是中樞神經系統調控的結果,但是有研究證實心髒移植的患者(移植的心髒沒有神經調控)吃飯時上述心髒功能的改變仍然存在。最新的觀點認為,進食過程中體液因素(如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樣肽和胃促生長素水平的變化)是導致心跳加快的主要原因。
- Dec 18 Mon 2017 02:34
人道主義核心標准中文版發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主辦的“心理援助・2017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人道主義核心標准聯盟編訂並授權翻譯的中文版《人道主義核心標准》發布。該《標准》整合了國際上3個有關開展人道救援的原則以及有關機構內部管理的標准。
- Dec 18 Mon 2017 02:25
晚上受傷好得慢 細胞也有生物鍾
夜晚是一個“神秘”的時段,我們的身體在夜間休息,對於小孩子來說,晚上正是躥個頭的時候。但是,關於夜晚也有一些我們仍不太了解的事情,英國近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我們在晚上磕破碰破,傷口的恢復時間就要比白天受傷慢得多。這又是為何,難道說像金剛狼一樣的自我愈合能力到晚上就不好用了嗎?研究發現,這神奇的現象竟是因為細胞也有生物鍾,在夜晚會變成體積更大的球狀,身材“長胖”了,自然工作效率就低了,難怪會在夜晚消極“怠工”。
- Dec 18 Mon 2017 02:15
國務院食安辦要求開展學校幼兒園食安風險隱患大排查
5月25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教育部、國家食藥監總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各地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嚴格落實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切實保障校園食品安全。
- Dec 18 Mon 2017 02:06
立冬後,咋讓手腳不冰涼?
近日,迎來了和冬天有關的第一個節氣――立冬。隨著氣溫下降,不少市民尤其是女性市民的手腳又開始暖不過來了,雖然天天抱著暖水袋,晚上睡覺被子厚到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可是手和腳還是冰涼,怎麼也暖和不起來。專家建議,手腳冰涼的市民可每晚用熱水泡腳,促進自身血液循環,另外冬季降溫的時候不能只要風度不要溫度,注意穿著保暖、加強戶外鍛煉、注意飲食調養,症狀就會有很大改善。
- Dec 18 Mon 2017 01:56
第三代靶向藥物破解肺癌治療耐藥難題
三代靶向藥已進入中國肺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