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否意味著我們存在的終止?從柏拉圖到美國搖滾樂隊Blue yster Cult,偉大的思想家們都探討過這個問題。如今一項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了死後生命的延續――至少在基因方面仍在延續:動物死亡後基因仍保持開啟狀態。利用這一死後活動,研究者可使捐贈者的器官在移植過程中更好地維持功能,還能夠為推算凶殺案受害者死亡時間提供更准確的方法。
- Dec 22 Fri 2017 10:10
生命死亡,基因居然還活著?
- Dec 22 Fri 2017 10:00
分級診療從專科做起
分級診療提了這麼久,但並沒從根本上改變局面。我國醫療資源目前仍面臨4大問題: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非同質,專科方面尤其如此。具體來說,量不足主要是優質醫療資源量不足;碎片化體現在缺乏科學體系和合理結構;不均衡指地方醫療資源分配不均,有的地方發達,有的地方明顯落後;且在長期沒有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情況下,各地區、各醫院醫生的醫療水平相差很大,不能達到同質化。
- Dec 22 Fri 2017 09:52
一葉蒿草播萬種――海絲路上的醫道真經
“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愁腸豈異丁香結”……唐末五代文學家李
- Dec 22 Fri 2017 09:42
如何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寧夏有“大招”
全民醫保在醫改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新一輪醫改中,各地不斷探索醫保支付制度改革。記者近日隨國家衛生計生委赴寧夏調研時了解到,寧夏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促進醫院因病施治,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增長,從而減輕人民群眾就醫負擔,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 Dec 22 Fri 2017 09:33
每天走夠八千八,住院少
英國紐卡斯特大學在《澳洲醫學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走夠8800步,能減少1/3住院時間。
- Dec 22 Fri 2017 09:24
機器人單孔腹腔鏡成功切腫瘤
11日,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手術室內,一例代表著我國高科技水平的達芬奇機器人單孔腹腔鏡手術正在進行。在主刀醫生王林輝教授的操作下,機器人干淨利落地將患者的腎上腺腫瘤完整切除。這是國內首次應用機器人單孔腹腔鏡技術開展的泌尿外科手術。
- Dec 22 Fri 2017 09:15
十大用藥誤區需警惕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鹹澤10日在2017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上表示,隨著我國藥品可及性的基本解決、藥品質量與療效的逐步提高,藥品使用環節是否安全合理,已經成為影響公眾用藥安全的重要因素。
- Dec 22 Fri 2017 09:06
減重或降低老年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體重減輕也許能夠降低老年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