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0日在線發表的一項微生物學研究表明,一種基因改造益生菌能在動物模型中預防和消除細菌感染,對病原體展現出“防患於未然”的潛力。
經過基因改造的細菌可用於殺死特定的病原體。此前,研究者曾改造過大腸桿菌的一種實驗室菌株,使它在周圍存在病原體綠膿桿菌時開裂,並釋放出一種選擇性殺死病原體的毒素。然而,科學家一直不清楚這種方法能否用於預防動物細菌感染。
此次,新加坡國際大學研究人員馬修・張(音譯)及其同事“重塑”了大腸桿菌Nissle 1917,這是一種已顯示出對某些腸道疾病有益的益生菌,被認為能治療和緩解潰瘍性結腸炎、假膜性胃腸炎及急慢性腸炎等,有效且安全。
實驗中,經過改造的大腸桿菌Nissle 1917被加入了新的特征,包括一種使其能破壞綠膿桿菌生物膜穩定性的基因。生物膜是一種難以分解的表面附著聚集體。研究團隊在兩種綠膿桿菌腸道感染動物模型(小鼠和秀麗隱桿線蟲)中,成功檢驗了改造益生菌的效力,發現它在預防感染暴發方面比對抗已有感染更有效。
研究團隊指出,最新基因改造的益生菌目前已具有常規益生菌的相關益處,同時也有預防某些病原體感染的潛力。要檢驗這些發現是否可應用於人體,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記者 張夢然)
全站熱搜